QC/T 299-2000(2000-07-07发布,2001-01-01实施)
前 言
本标准根据原机械工业部汽车工业司1997年下达的汽车标准制、修订计划要求,对汽车行业标准ZB T23001-1987《汽车动力转向油泵技术条件》和ZB T23002-1987《汽车动力转向油泵台架试验方法》进行修订,这两项标准在1999年已分别转号为QC/T 299-1999和QC/T 300-1999,其内容与ZB T23001-1987、ZB T23002-1987完全相同。本次对上述两项标准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不足进行了修订,并在性能试验项目中,增加了气密性试验;可靠性试验项目中,去掉了断流试验和250 h连续超载试验,增加了变转速冲击试验。
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。
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。
本标准由重庆汽车研究所负责起草。
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赵代勇、颜尧、夏小俊。
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说明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
QC/T 299-2000
代替QC/T 299-1999
汽车动力转向油泵技术条件 QC/T 300-1999
1 范围
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动力转向油泵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。
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用常流式液压动力转向装置中转向油泵(以下简称转向泵),如转向叶片泵、转向齿轮泵、转向转子泵和转向柱塞泵。
2 引用标准
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,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。本标准出版时,所示版本均为有效。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,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。
GB/T 5179-1985 汽车转向系术语和定义
GB/T 7935-1987 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
GB/T 13384-1992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
QC/T 484-1999 汽车油漆涂层
3 定义及其符号
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。
3.1 空载压力
在出油口压力不超过最大工作压力Pmax的5%或0.5 MPa时的输出压力。
量的符号:P0
单 位:MPa
3.2 最低转速
维持转向泵正常稳定工作的最低转速。
量的符号:nmin
单 位:r/min
3.3 最高转速
维持转向泵正常稳定工作的最高转速。
量的符号:nmax
单 位:r/min
3.4 开启转速
空载压力下,转向泵流量控制阀开启时的工作转速为n1k;0.85Pmax工作压力下,使转向泵流量控制阀开启时的工作转速为n2k。
量的符号:n1k、n2k
单 位:r/min
3.5 开启流量
转向泵在空载开启转速工况下的输出流量为Q1k,在0.85Pmax开启转速工况下的输出流量为Q2k。
量的符号:Q1k、Q2k
单 位:L/min
3.6 损坏
转向泵在性能和可靠性试验中,出现漏油、漏气和零件破损的现象。
3.7 其它名词术语定义按GB/T 5179规定。
4 总则
4.1 产品应符合本标准规定,并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。
4.2 在产品有关图样或技术文件上,必须写明:
a)产品型号;
b)排量q;
c)开启转速和开启流量n1k、n2k、Q1k、Q2k;
d)工作转速范围nmin~nmax;
e)最大工作压力Pmax。
4.3 零件必须经检验合格;外购件、外协件必须有合格证书,并由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,方能进行总成装配。
4.4 新产品定型生产前,老产品经重大改进或产品转厂生产,并经型式试验合格后,才允许批量生产或继续生产。
4.5 经鉴定而定型生产的产品出厂时均应由质量检验部门进行出厂试验,合格后方能出厂或装车使用。
4.6 总成的输入轴端及进、出油口等接合部位,应采取防锈防碰和防尘措施。其余表面涂漆(铝含金表面除外),按QC/T 484相应的规定实行。
5 技术要求
5.1 性能试验要求
5.1.1 产品的最大工作压力Pmax0+0.7MPa。
5.1.2 产品的开启转速n1k和n2k及开启流量Q1k和Q2k的偏差值均应符合设计要求。
5.1.3 产品的流量特性曲线应连续平滑,走向正常,符合设计要求。
5.1.4 产品在600 r/min,0.5Pmax时的半载容积效率ηv′和半载总效率ηt′,应符合表1的规定。
5.1.5 产品在气密性试验过程中,各零件之间结合面均无明显的漏气,允许压力降1.8×102Pa
5.1.6 产品的噪声值不大于80dB(A)。
5.2 可靠性试验要求
5.2.1 产品经定转速冲击试验、变转速冲击试验及高温试验三项试验后,其半载容积效率ηv′和半载总效率ηt′应符合表1的规定。
5.2.2 产品在-40℃和空载工况下,应能正常起动。
6 试验方法
6.1 试验条件
6.1.1 本标准规定性能试验、可靠性试验、出厂试验和型式试验。
6.1.2 试验用油
试验用油料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。
6.1.3 试验油温
进油口油温除高温试验和低温试验外,性能试验按(50±5)℃,可靠性试验按(70±5)℃进行。
6.1.4 试验用仪器仪表精度
试验用仪器仪表精度按GB/T 7935中的规定进行。
6.2 性能试验
6.2.1 安全阀调节试验
调节安全阀,使其在最大工作压力规定值范围内完全开启。
6.2.2 跑合试验Ⅰ
在空载压力下起动被试泵,并缓慢升至最高工作转速nmax保持1min,再将转速调至1500 r/min,从空载压力开始缓慢升压至0.85Pmax保持1min。
6.2.3 容积效率试验
在600 r/min和0.5Pmax压力下测量流量Qs,并计算半载容积效率ηv′。
6.2.4 流量检测试验
在空载和0.85Pmax压力下,测量开启转速n1k和n2k时的流量Q1k和Q2k。
6.2.5 最大工作压力测定试验
在空载压力下起动被试泵,缓慢升速至1500r/min,迅速关闭输出油路,使输出流量为零,保压5~10 s后,测量安全阀开启时的压力值,然后再迅速打开输出油路,恢复空载状态。
6.2.6 跑合试验Ⅱ
在空载压力下起动被试泵、并缓慢升速至最高工作转速nmax保持2min,再将转速调至1500 r/min,从空载压力开始逐级按0.3Pmax、0.5Pmax、0.75Pmax、0.85Pmax分级保持各2min以上。
6.2.7 流量特性试验
按空载和0.85Pmax两种压力,测量从最低工作转速nmin到最高工作转速nmax之间不同转速下流量,绘制流量特性曲线,测出开启转速n1k、n2k和开启流量Q1k和Q2k。
6.2.8 效率试验
在600 r/min和0.5Pmax压力下,测量流量和输入转矩,并计算半载容积效率ηv′和半载总效率ηt′。
6.2.9 气密性试验
将转向泵出油口(包括回油口)堵死,在进油口通入带压气体,升压至100 kPa,并保压10s。
6.2.10 噪声试验
在1000 r/min和0.5Pmax压力下,距离被试泵为150 mm处测量噪声值。
6.3 可靠性试验
6.3.1 定转速冲击试验
选用同步转速为:500 r/min的交流电机直接驱动被试泵,以冲击频率2Hz,做30万次冲击,冲击试验波形如下图所示。
压力梯度:100 MPa/s
6.3.2 变转速冲击试验
被试泵在P0~Pmax压力范围,冲击频率1Hz,分别在600 r/min和0.6nmax转速下进行冲击试验,试验时间为12.5h。
载荷波形如下:
压力梯度:100 MPa/s
速度波形如下:
6.3.3 高温试验
选用同步转速为1500 r/min的交流电机直接驱动被试泵,进口油温为(100±5)℃,在0.85 Pmax压力下连续运转lh。
6.3.4 低温试验
被试泵温度和进口油温均处于-40℃以下,空载压力下起动被试泵。
在进行上述性能和可靠性各项试验中,应观察有无漏油、漏气、破损和异常振动等现象。
6.4 出厂试验与型式试验
出厂试验的项目和方法按6.2.1~6.2.4的规定进行(其中流量检测试验为抽检项目)。型式试验是在出厂试验完成后进行的,试验的项目和方法按6.2.5~6.3.4的规定进行,被试件不得少于3台,并完成全部试验项目。
7 标志、包装、运输及贮存
7.1 总成出厂时,均应有制造厂的合格证件,并标明制造厂名和商标。
7.2 产品包装应符合GB/T 13384的规定,并附有合格证,合格证应包括如下内容:
a)制造厂名或商标;
b)产品名称及代号;
c)制造厂质量管理部门的签章;
d)制造日期或生产批号。
7.3 包装外表应标明
a)制造厂名或商标:
b)产品名称及代号;
c)收货单位、地址;
d)包装数量、总质量、净质量;
e)制造日期或生产批号;
f)标有“小心轻放”“勿近潮湿”等字样和标志。
7.4 产品放在通风干燥的环境内,在正常保管的情况下,自出厂日期半年内,如发现有锈蚀和损坏,应由制造厂负责。